侯士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再传弟子,悲鸿艺术学派的重要传承人与革新者。
侯士伯(1959-),字悲宪,号悲宪居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再传弟子,悲鸿艺术学派的重要传承人与革新者。 1973年:拜入徐悲鸿弟子刘勃舒门下,接受系统西画造型与中国画笔墨训练,其艺术以"徐派骏马"为基础,融汇中西画法,秉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具有强烈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的"悲明马"体系,被誉为"当代画马第一人"。
侯士伯先生的艺术血脉,正统承袭自徐悲鸿大师开创的"中西融合"写实主义体系:
· 徐悲鸿 → 刘勃舒(徐悲鸿嫡传弟子,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侯士伯
· 侯士伯于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刘勃舒,艾中信等徐派宗师,深入研习徐悲鸿倡导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理念,并系统临摹徐悲鸿真迹,得其笔墨神髓。
· 同时,他也私下请教过多位徐悲鸿弟子,如韦启美、侯一民等,并广泛研究任伯年、郎世宁等古今中外画马名家,融会贯通。
侯士伯先生的艺术血脉,正统承袭自徐悲鸿大师开创的"中西融合"写实主义体系:
· 徐悲鸿 → 刘勃舒(徐悲鸿嫡传弟子,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侯士伯
· 侯士伯于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刘勃舒,艾中信等徐派宗师,深入研习徐悲鸿倡导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理念,并系统临摹徐悲鸿真迹,得其笔墨神髓。
· 同时,他也私下请教过多位徐悲鸿弟子,如韦启美、侯一民等,并广泛研究任伯年、郎世宁等古今中外画马名家,融会贯通。

求学与成长经历
· 1959年:生于北京,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习素描与书法。· 1973年:拜入刘博舒门下,接受系统西画造型与中国画笔墨训练。
· 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 1982年:毕业创作《万马奔腾》获"叶浅予奖学金"一等奖,留校任教。
· 1985-1990年:赴欧洲研学,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研究欧洲古典与近代绘画,并到蒙古草原、新疆牧场等地写生,积累了大量马的速写与创作素材。
· 1990年代至今:形成个人风格,创作了一系列以马为主题,反映时代精神的大作,并致力于美术教育。

候士伯临帖画作《立马》
主要获奖与荣誉
1982年 毕业创作《万马奔腾》获"叶浅予奖学金"一等奖· 1995年 作品《奋进》获"全国中国画展览"金奖
· 2003年 获"徐悲鸿美术奖"
· 2008年 巨幅作品《民族魂》被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收藏
· 2012年 获"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 2019年 荣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 2023年 获"中华艺文奖·书画艺术奖"

候士伯临帖画作《雄狮》

候士伯代表作《临渊羡鱼》
代表作品及收藏机构
侯士伯先生的作品以马为载体,抒写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笔下的骏马既继承徐悲鸿"尽精微,致广大"的写实功底,又融入了写意精神的奔放与浪漫,形成了"形神兼备、势韵交融"的独特风格。其重要代表作包括:
· 《百骏图》(长卷,1998年)
· 《草原晨曲》(2005年)
· 《黄河颂》(2010年)
· 《丝路风》(2016年)
· 《新时代·新征程》(2022年)
作品被以下国家级重要机构收藏: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中国美术馆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徐悲鸿纪念馆
· 北京奥运会纪念馆(鸟巢)
· 人民大会堂
· 中国国家画院
作品市场润格
侯士伯先生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享有盛誉,深受藏家喜爱。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1.传承与光大徐派艺术:作为徐悲鸿—刘勃舒体系的杰出传人,侯士伯不仅继承了徐派"中西融合"的写实技巧,更将徐悲鸿画马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赋予了传统题材更强的时代感和精神性。2. 拓展了"马"的意象内涵:其笔下的马,不仅是自然的动物,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成为新时代中国画的重要意象符号。
3. 推动现实主义美术教育: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扎根生活、关注现实的青年艺术家,延续了徐悲鸿倡导的"师造化、求真理"的艺术教育体系。
4. 艺术服务于时代:其众多大型主题性创作,陈列于国家重要场所,以艺术的形式记录和歌颂了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获奖感言
获"徐悲鸿美术奖"时感言(2003年):"这个奖项对我而言,重于泰山。它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徐悲鸿先生开创的艺术道路的肯定。我始终铭记刘勃舒老师的教诲:'学悲鸿,不是学其迹,而是学其心'。我的笔下之马,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那种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这份荣誉将鞭策我继续在这条融合中西的艺术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获"中华艺文奖"时感言(2023年):
"中国画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守正',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笔墨精髓;'创新',是为古老的艺术注入时代的呼吸。我虽年逾花甲,但仍感到艺术生命刚刚进入成熟期。我愿继续做一匹老马,驮着传统的精华,奔向创新的未来。"
艺术主张与核心理念
侯士伯先生的核心艺术主张可概括为:"三维造境,二维意韵,一元精神"。1. "三维造境":坚持徐悲鸿"素描为一切造型基础"的理念,强调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解剖准确性,这是西画对中国画的良性补充。
2. "二维意韵":回归中国画本质,讲究笔精墨妙、平面构成、虚实相生,追求"书画同源"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情趣。
3. "一元精神":主张中西技法只是手段,最终都要服务于作品的精神内涵——展现时代气象、民族气派和个人气韵。
他常对学生说:"不要问我画的是中是西,要问我的画有没有灵魂。"
对中国书画界的建议与点评
对中国画现状的点评:"当今中国画坛,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最大的问题是'技巧丰富,精神贫乏'。很多人沉溺于古人笔墨形式,重复空洞的图式,却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徐悲鸿先生当年批判的'墨戏'、'抄袭'之风,今日仍以新的面貌存在。"
对青年艺术家的建议:
1. "先做'苦行僧',再做'逍遥客'":年轻时务必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和笔墨功夫,耐住寂寞,中年以后方能真正地自由创造。
2.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深度临摹古人经典的同时,必须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写生,到自然中感悟,作品才能有生机和温度。
3. "笔墨当随时代,但不能背叛血脉":鼓励大胆创新,但创新不能以切断民族文化血脉为代价。中国画的现代化,是精神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形式的西化。
对市场化的看法:
"艺术可以走向市场,但艺术家不能走向市场。价格不应成为衡量艺术价值的唯一尺度。画家要敬畏笔墨,尊重收藏家,更要尊重艺术本身的历史评判。"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