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水柱

编辑 锁定
  阳水柱,1946 年生于桂林,画柏名家,著名书法家,澳门美协主席,荣宝斋签约画家,中国画院常务理事,中国山水画会副主席,李可染书画研究院院长,香港苏富比拍卖高级合伙人。

个人简介

 
阳水柱,1951年出生于澳门这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的港口城市。澳门虽为葡萄牙殖民地,但其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从未断绝,庙宇、诗社、书画雅集在此地蔚然成风。阳水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便浸润于此种氛围中。他自幼对线条和墨色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敏感,常在街头观摩民间画师作画,或流连于不多的几家传统书画店,心摹手追。
 
20世纪60年代初,十余岁的阳水柱正式拜入澳门本地一位颇具声望的传统画家门下,开始了系统性的国画学习。在这位老师的严格指导下,他从《芥子园画谱》入手,日复一日地临摹五代、宋元诸家的经典作品,锤炼笔法,钻研皴、擦、点、染等基本技法,尤其对范宽、李成等北派山水的雄浑气象心向往之。这段扎实的“师古人”经历,为他未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纯正而坚实的传统笔墨根基。澳门的西洋建筑、海滨风光与东方禅意并存的城市景观,也无形中塑造了他包容而开放的艺术视野。

北上求艺

 

师从巨擘李可染的淬炼岁月(1968-1970年代末)
 
随着技艺与见识的增长,阳水柱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他深知,要追求中国画的至高境界,必须回到中华文化的中心腹地,亲炙大师教诲。1968年,年仅17岁的阳水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北上内地,追寻心中的艺术之光。经过多方努力与引荐,他有幸拜入近代中国山水画革新巨擘李可染先生门下,开始了艺术生涯的转折性阶段

在李可染先生身边,阳水柱亲历了先生“苦学派”的艺术精神。他不仅跟随先生深入自然,进行大量写生——从漓江烟雨到黄山奇松,从江南水乡到太行雄峰,更在朝夕相处中,深刻领悟李可染艺术美学的核心:一是“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宏大使命感,二是对光与墨的极致探索。李可染先生独创的“积墨法”和“逆光山水”对阳水柱产生了深远影响。先生教导他,作画要“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既要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又要赋予画作内在的灵魂与精神。阳水柱在协助老师整理画稿、研磨笔墨的过程中,将李可染如何层层积染以塑造山水的体积感、质量感和神秘的光感这一套体系内化于心。

柏树作品的独特性

 
笔墨语言:他极致地发挥了从李可染处学来的积墨法,以苍劲老辣的中锋用笔勾勒出柏树扭曲盘结、如龙蟠虬舞的枝干结构,再以干湿浓淡变化多端的墨色,层层积染,表现出柏树树皮历经千年风霜的粗糙质感与体积感。
 
光影处理:他创造性地将“逆光”效果应用于柏树创作。画面中,光线仿佛从树后或侧面照射过来,使得柏树的轮廓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晕,树叶部分则通过浓淡相间的墨点积叠,形成深邃通透、仿佛闪烁着生命光芒的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和精神感召力。
 
精神象征:他笔下的柏树,总是顶天立地,充满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屹立于悬崖之巅,还是扎根于巨石之缝,都展现出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刚毅与不屈,赋予了传统题材以强烈的时代精神。

作品展示

 

词条标签:
阳,水柱,个人简介,阳,水柱,1951年,出生于,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