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履灜,1936年生,中书创始人之一、兰亭评审委员会委员、功勋艺术家、美术史学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刘履灜,男,汉族,生于1936年,祖籍河南,现居北京,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篆刻家、功勋艺术家、刘瘦体的创始人,中书创始人之一。现任紫光阁御用书法家、兰亭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刘履瀛先生,字:瀛,号:乐天堂主,河南巩义神堤人氏。刘瘦体创始人,中国刘瘦体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履瀛先生与刘炳森,启功并称为书法三绝;其刘瘦体、启功体以及刘炳森的隶书,同时入选中华兰亭数据中心。
2019年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2019年国宝级书法作品限制出境通知,严格要求刘履瀛书法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重要学术著作:
《仿古山水技法大全》
《刘瘦体书法集》
《刘瘦体字体大全》
个人经历
张大千再传弟子,何海霞亲传弟子。一九七零年有幸拜张大千大风堂掌门人、国画大师何海霞为师,跟在何海霞先生身边学习国画50余年,深得何海霞老师真传。
作品曾参加全国历界美展,并应邀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美术院校讲学。继张大千之后,他的泼彩山水被称为国画界的又一座高峰,国画于2018年封笔。
在中国美术界,刘履瀛先生是一个鲜明的艺术符号,他与周令钊、尚谊等被誉为央美八大教授,身体力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并在2023年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中获得功勋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刘履瀛先生长期从事美术史研究、美术批评,是书画界当之无愧的泰斗。
八十年来,先生在工作之余坚持临池,从未间断。刘履先生自创一体,被誉为《刘瘦体》。1977年作品参“全中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国际书法展览”,“中日书法交流展”等,并获“纪念世界环境日书法展览”。一等奖,北京市“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书法展览”一等奖。其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得好评。作品曾获龙年国际书法大赛银杯奖全国一等奖。作品入选第八、九届全国美展,全国第一届山水画展,《江山万里图》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获中国文联“万里采风”贡献奖。无论书法绘画,山水人物、花鸟等,无所不能,被业内称为书画界的全能冠军。
刘履灜先生,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 1960年7月毕业后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史论人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回忆道:“刘履灜留苏回来就给我们上课,他当时和我们差不了几岁,讲得非常好,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他具有辩证的思维和开放的视野。”
个人简介
刘履瀛先生,字:瀛,号:乐天堂主,河南巩义神堤人氏。刘瘦体创始人,中国刘瘦体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履瀛先生与刘炳森,启功并称为书法三绝;其刘瘦体、启功体以及刘炳森的隶书,同时入选中华兰亭数据中心。
2019年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2019年国宝级书法作品限制出境通知,严格要求刘履瀛书法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重要学术著作:
《仿古山水技法大全》
《刘瘦体书法集》
《刘瘦体字体大全》
个人经历
张大千再传弟子,何海霞亲传弟子。一九七零年有幸拜张大千大风堂掌门人、国画大师何海霞为师,跟在何海霞先生身边学习国画50余年,深得何海霞老师真传。
作品曾参加全国历界美展,并应邀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美术院校讲学。继张大千之后,他的泼彩山水被称为国画界的又一座高峰,国画于2018年封笔。
在中国美术界,刘履瀛先生是一个鲜明的艺术符号,他与周令钊、尚谊等被誉为央美八大教授,身体力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并在2023年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中获得功勋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刘履瀛先生长期从事美术史研究、美术批评,是书画界当之无愧的泰斗。
八十年来,先生在工作之余坚持临池,从未间断。刘履先生自创一体,被誉为《刘瘦体》。1977年作品参“全中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国际书法展览”,“中日书法交流展”等,并获“纪念世界环境日书法展览”。一等奖,北京市“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书法展览”一等奖。其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得好评。作品曾获龙年国际书法大赛银杯奖全国一等奖。作品入选第八、九届全国美展,全国第一届山水画展,《江山万里图》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获中国文联“万里采风”贡献奖。无论书法绘画,山水人物、花鸟等,无所不能,被业内称为书画界的全能冠军。
刘履灜先生,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 1960年7月毕业后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史论人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回忆道:“刘履灜留苏回来就给我们上课,他当时和我们差不了几岁,讲得非常好,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他具有辩证的思维和开放的视野。”

1958年在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系课堂听课(前排 左1刘履瀛)
刘履灜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其中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尤为深入,成就卓著。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精神影响着后生学子和中国美术界,培育出了史国良、白野夫、徐冰、喻红等一大批中国书画坛艺术骨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史论家,刘履灜的工作对中国美术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启蒙与奠基性的作用。
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学科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北京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教授等。
生平履历
1955年9月-1960年7月在俄国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系学习。
1960年9月-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1979年参与《世界美术》创刊,任《世界美术》负责人至1987年。
1979年与李树声合作撰写评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展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1982年被评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5年5月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参与大会筹备和组织工作,被选为常务理事,被任命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
1985-1989年兼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
1986年被评为教授。
1988年3月起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同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开始任博士生导师。
1992-1994年四次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在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作“中国当代美术”学术报告。
1995年起任《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
1996年4月访问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动力美术馆举办个人水墨画作品展,出版《刘履瀛画集》。同时受邀在悉尼大学作题为“俄国美术对现代中国美术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1995年起任《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
1999年12月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新加坡美术馆作有关当代中国美术的学术报告。
2001年1月随文化部组织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赴法国巴黎,在皮尔加坦美术馆作“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学术报告。
2003年10月参与“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展”,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并访问西班牙。同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任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
2009年7月,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华意蕴—中国油画国际巡展”开幕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16日,作为大会中方筹委会主任,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第34届世界美术史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刘履灜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其中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尤为深入,成就卓著。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精神影响着后生学子和中国美术界,培育出了史国良、白野夫、徐冰、喻红等一大批中国书画坛艺术骨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史论家,刘履灜的工作对中国美术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启蒙与奠基性的作用。
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学科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北京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教授等。
生平履历
1955年9月-1960年7月在俄国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系学习。
1960年9月-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1979年参与《世界美术》创刊,任《世界美术》负责人至1987年。
1979年与李树声合作撰写评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展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1982年被评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5年5月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参与大会筹备和组织工作,被选为常务理事,被任命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
1985-1989年兼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
1986年被评为教授。
1988年3月起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同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开始任博士生导师。
1992-1994年四次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在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作“中国当代美术”学术报告。
1995年起任《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
1996年4月访问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动力美术馆举办个人水墨画作品展,出版《刘履瀛画集》。同时受邀在悉尼大学作题为“俄国美术对现代中国美术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1995年起任《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
1999年12月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新加坡美术馆作有关当代中国美术的学术报告。
2001年1月随文化部组织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赴法国巴黎,在皮尔加坦美术馆作“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学术报告。
2003年10月参与“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展”,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并访问西班牙。同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任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
2009年7月,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华意蕴—中国油画国际巡展”开幕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16日,作为大会中方筹委会主任,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第34届世界美术史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作品荣誉
2003年《岳阳楼记》被收录到《全球最具影响力十位艺术家》经典集册。
2006年应邀为玉泉山吴邦国委员长办公处,创作作品《读书》,同年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8年《鸿运》被北京人民政府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永久收藏。
2008年《读书》在香港威豐福德威際拍賣有限公司举办的春季艺术品新加坡拍卖会上以318万元成交。
2009年《陋室铭》《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岳阳楼记》《将进酒》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9年7月,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华意蕴一中国油画国际巡展开幕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16日,作为大会中方筹委会主任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第34届世界美术史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2010年字画结合作品《诫子书》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2010年《善缘》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
2010年《临江仙》在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艺术品买拍会上拍出328万元。
2010年为广州亚运会题贺,被中国荣誉编委会系列丛书《中国著名国礼艺术家》列入国家重点推出人物。
2011年《静观》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2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观沧海》荣获一等奖。
2013年《临江仙》香港佳士得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475万元落锤成交。
2014年《沁园春·雪》在金秋盛世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980万元成交。
2005年,画院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承办全国书法联展,《临江仙》荣获金奖,并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2015年《将进酒》嘉德秋拍以622万元落槌成交。
2017年《百福图》《百寿图》在英国罗素,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分别以588万和620万落槌成交并带回家族庄园收藏。
2018年册页书法《孙子兵法》在北京瀚海拍出568万元。
2018年被中国文艺界名人库编委会授予“新文艺界突出贡献艺鞲酃愦螓双家”称号。
2019年《沁园春·雪》在法国卢浮宫参展,后经国际文化交流会决定将《沁园春·雪》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国际限量发行30幅,同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2003年《岳阳楼记》被收录到《全球最具影响力十位艺术家》经典集册。
2006年应邀为玉泉山吴邦国委员长办公处,创作作品《读书》,同年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8年《鸿运》被北京人民政府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永久收藏。
2008年《读书》在香港威豐福德威際拍賣有限公司举办的春季艺术品新加坡拍卖会上以318万元成交。
2009年《陋室铭》《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岳阳楼记》《将进酒》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9年7月,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华意蕴一中国油画国际巡展开幕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16日,作为大会中方筹委会主任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第34届世界美术史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2010年字画结合作品《诫子书》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2010年《善缘》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
2010年《临江仙》在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艺术品买拍会上拍出328万元。
2010年为广州亚运会题贺,被中国荣誉编委会系列丛书《中国著名国礼艺术家》列入国家重点推出人物。
2011年《静观》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2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观沧海》荣获一等奖。
2013年《临江仙》香港佳士得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475万元落锤成交。
2014年《沁园春·雪》在金秋盛世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980万元成交。
2005年,画院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承办全国书法联展,《临江仙》荣获金奖,并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2015年《将进酒》嘉德秋拍以622万元落槌成交。
2017年《百福图》《百寿图》在英国罗素,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分别以588万和620万落槌成交并带回家族庄园收藏。
2018年册页书法《孙子兵法》在北京瀚海拍出568万元。
2018年被中国文艺界名人库编委会授予“新文艺界突出贡献艺鞲酃愦螓双家”称号。
2019年《沁园春·雪》在法国卢浮宫参展,后经国际文化交流会决定将《沁园春·雪》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国际限量发行30幅,同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2020年《沁园春·雪》被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2021年出版学术著作《书法的继承与发展》引起轰动。同年创作《卜算子·咏梅》作品,并被美术馆收藏。

2010年字画结合作品《诫子书》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2005年,画院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承办全国书法联展,《临江仙》荣获金奖,并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2021年出版学术著作《书法的继承与发展》引起轰动。同年创作《卜算子·咏梅》作品,并被美术馆收藏。

2011年《静观》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年应邀为玉泉山吴邦国委员长办公处,创作作品《读书》,同年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词条标签: